巴中都市网 发表于 2019-3-14 14:49:08

[特产]通江银耳旧法生产流程


      在生产之前,传统的还有祭山(此耳农旧习,今亦偶有为之)。

一、砍山

      砍山之法旧有春山、秋山之别。砍春山亦称砍芽子山。清明前后七八天青杠树刚发新芽之时砍伐。土质肥沃处坐四砍五,土壤瘠薄处坐五砍六。以树皮裂口者为佳。未裂口者乡民称为青竹标,以其种耳,产量较低。砍秋山亦称砍伏山,立秋至立冬之间砍伐,土质肥沃处坐五砍六,土壤瘠薄处坐七砍八。
      砍春山、秋山各有利弊。前者耳树更新周期短,省资源,当年见效,产耳期集中,然产量较低,且种耳与农事争工;后者产耳时间长,产量较高,不甚与农活争工,然耳树更新周期长,消耗资源多。

      砍山须选晴天或阴天。砍山须注意倒向,要倒横山树,不要顺山树和立山树,以防耳树中的养分散失。

      二、剔桠枝

      砍倒的耳树连桠带叶,十五天左右剔去桠枝。剔桠枝的刀子要锋利,须剔成于树干几乎一样平展,剔后的痕迹像“鱼眼睛”或“铜钱疤”为佳。

      三、铡棒

      用利刀或利斧从耳树两侧对砍,铡成2尺-3尺左右的耳棒,务必使一端呈楔形,一端成“鸦鹊日”置于高温燥热的地方“炕棒”十日至半月,然后运进耳堂。

      四、选堂

      选山之东、南方有一定斜度但又不甚陡峭的坡地,须土质肥沃,土层厚,排水良好,有地卷皮,长羊胡草,并有杂才遮阴。俗语云:七分阴,三分阳,花花太阳照耳堂。要将所之地的荆棘刺草、枯枝败叶清除干净。

      五、发汗

      耳棒运进耳堂中,一两板凳棒堆积在一起,计半个月,让其发汗长出香灰霉。若香灰霉上得好,当年便可望丰收。

      六、排棒

      将发汗后的耳棒散开,顺着耳棒弯度一排排堆放整齐紧贴地面,每根耳棒间隔寸许,每两排耳棒间留人行道,以便清除杂草和拣耳时不至于踩着耳棒,

      七、拣耳

      俗语云:“新耳出来拜端阳”,若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大端阳即五月十五就有耳芽出现。经一旬至半月,小耳芽渐次成熟。当耳根变为米黄,耳片边缘发亮,手触之有弹性,便可及时采收。采收时用削成南瓜籽型的竹刀轻轻割下,割时需割大留小,留弱割强,既要留下耳根以利再生,又要不残留耳片以防其烂后腐蚀耳根。忌用铁刀割耳,免耳根沾染铁锈而霉烂。

      彭县贺维翰民国20年(1931年)《采访手册》载:

      制自耳要诀:

      惟木生耳,黑者使白,善变法也。

      择木雨中循野枯枝,发现耳包,其木最良。

      薅山攘之剔之,去其繁芜,理其荒废,隔年乃伐。

      顺时黑耳发在春初,水气未上,不令脱壳,断之排之,以受地气。地者阴也。来年架而立之,以受天阳。阴质得阳,故结黑耳。白耳发在春夏。季春伐者为春山,季夏伐者为秋山。生气方旺,必令开坼,倒之悬之,以受天气。天者阳也。即列卧而汗之,以受地阴。阳质得阴,故生白耳。

      得地宜下不宜高,欲藏不欲露。两山如夹耳,此中多佳处。丘陵防干枯,坟衍嫌沮洳。最忌是拔茅,绝佳用遇茹。羊胡草为良,马尾松已误。密林杂树中,高过人为度。周围绿荫浓,中泼日光露。除渣勿动土,剪草头仍故。地勿问大小,移植当稀布。
      视察油红黄心汗之始,香灰蓝霉汗之终。盖而郁之始汗者,井而架之终汗者。排而布之汗过生黑子,此木无所取。秋山春排,春山秋排。断筒宜短,排列勿挨。耳发根脚,旺者旁裁。壳开多口,口吐花开。欠晴将雨,湿气先潮。先发先采,过时则浇。初发花紧,发圆花松。圆时采割,割时留踪。既雨后发,雨过采寻。浇者别器,勿使相浸。
……

      十一未具,得偏不全。亦有偶合,岂能完善。个中真诀,得者为上。岂同积橘,迁地弗良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[特产]通江银耳旧法生产流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