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快捷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
[巴中文物] [文物]恩阳区古遗址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9-3-14 13:48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      梁置义阳郡县遗址


      梁普通六年(525),始置义阳郡,同置义阳县,郡县同治。县城在义阳山顶,四面绝壁。隋开皇三年(583)罢义阳郡,十八年(598)改义阳县为恩阳县。今恩阳古镇大石坎街周边为当时遗址。隋恩阳县城遗址,先在今义阳山南之樊家寨,隋末迁移恩阳「古镇老场。今恩阳古镇大石坎街一崖壁刻有“隋恩阳县”字样。


      古恩阳县驿亭遗址


      古时驿站、驿亭,又名铺递,是供外来官员来往歇息和转运官方物资、投递公文轮差换马之特设机构。民国《巴中县志.金石》记载“光绪初年,在县西恩阳新场,建育才书院时掘土,发现有宋散大夫陈尧咨《长乐亭碑记》”,《长乐亭碑记》多是话别离情、鼓励壮行之作。碑记的发现,证明育才书院的院址就是当年驿亭的遗址。今恩阳中学,其前身为育才书院,而恩阳驿亭遗址,就在今恩阳中学所在地。


      迎恩书斋遗址


      迎恩书斋建于清道光五年(1825)。巴州知州蔡天藻奉清廷旨意设官学于恩阳新场张爷庙,取名“迎恩斋”又名“迎恩书斋”,现恩阳中学所在地。


      育才书院遗址


      清同治七年(1868),因张爷庙“学舍湫隘,多士难容”,在“迎恩斋”的基础上扩建为“恩阳育才书院”,清光绪三十年(1904)“育才书院”改为恩阳公立高级小学堂,1945年2月发展为恩阳私立中学,1952年发展为公办恩阳中学,1958年升为完中。恩阳中学由“迎恩书斋”发展以来,迄今180多年。180多年的发展历程,记录着巴州知州蔡天藻、陈洪绪,恩阳三学士张师郯、陈照颜、陈子祥,恩阳乡绅杨伯昌,美籍华人陈开泅以及:6任校长“教育兴国”的理念和“育才济时”的功勋,恩阳中学的发展无负这些仁人志士的初衷。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、浙江大学副校长宋永华,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洁才,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。


      文治书院遗址


      文治书院遗址,位于恩阳镇文昌阁。清雍正初年修建,后毁于兵燹。清同治年间重修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)废科举,改为学堂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扩建为巴中县恩阳镇第一小学。


      五子读书处遗址


      清光绪初年,县人为纪念宋嘉定年间谢氏五子登科,在恩阳河东岸登科山读书台遗址旁,树立了“五子读书台”标志碑,并修建青云塔,举人冯文经于塔门楣题“读书处”三字。


      福音堂、天主堂遗址


      1858-1860年间,清王朝分别与英法侵略者耻签《北京条约》《天津条约》后,我国长江以北和云贵川全被英法瓜分,此时基督教、天主教纷纷进入内地,营造教堂,自由传教。恩阳镇今大桥西客车站和镇辖之张家扁、长林山、何家坝、杨店梁、司成坝等处,都建有天主教堂。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),英国牧师在恩阳镇建有多处福音堂,演讲圣经,发展教徒,开办学校。


      王公子读书台遗址


      王公子读书台遗址,在今恩阳镇义阳山前峰。相传大唐初年,恩阳县令王瑞之子王鹗在此读书,偶遇红梅仙女被县人传为佳话,王公子读书台也成为古镇近郊胜迹。


      月亮岩遗址


      月亮岩遗址,位于恩阳区渔溪镇方池垭村。分布在东西长270米、南北宽100米的方池垭半山坡农耕地内,面积27000平方米,为新石器时代商聚落遗址。遗址依山而就,呈东西走向。1978年当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,发现0.30米厚的红烧土文化层,出土陶片有夹沙陶、泥质灰陶,陶色以灰色居多,褐色次之,并有少量红陶。纹饰有波浪纹、绳纹,附加堆纹、社稷纹,凌形纹、线纹及素面等。出土有磨制石斧10件、砍砸石器2件,采集陶片标本170余件(收藏于巴州区文物局)。该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Bazhong.com ( 蜀ICP备18006453号-5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002号

GMT+8, 2025-4-20 23:48 , Processed in 0.200638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