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登录
红梅阁
红梅阁,位于思阳镇南五里的三峰山之后峰。阁前有红梅阁大牌坊、藏经殿,阁左悬崖边有大小二石,形若桌椅,面积4平方米,上有剪刀、尺子痕迹,相传为“红梅仙女缝纫处”。阁下80米处还有一池,相传为“仙女沐浴池”,人们在池中塑一红梅仙女像,以供游人观赏。
普贤祠
普贤祠,位于三峰山之前峰。始建于唐代, 毁于明末, 历经清光绪八 年( 1882) 、 1982年、 1997年、2008年多次维修,坐东南向西北,占地面积598平方米。该祠呈四合院布局,系土木结构,穿斗抬梁式混合梁架,青瓦屋面,正殿后壁设坛并塑像。前殿面阔3间,进深3间。左右厢房各3间,进深3间。山门外有数级白砂条石砌成垂带式踏道直通院内,两侧立石狮1对,寺门石枋刻联云: “仙女红梅到此拈花一笑,书台紫贝同念古佛千声。”祠右侧前10米处建覆钵式僧人墓塔。2009年9月被录入《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》。
南禅寺
南禅寺,位于三峰山之中峰。始建于元代,占地5亩,原有佛道造像170余尊,寺左側有红梅池、红梅树等,可供游人观赏。
文昌阁
文昌阁,位于思阳区恩阳镇第一小学校内,始建于清初期。相传文昌阁后山岩峻路险,原有古洞,宋人进士张文治曾隐此修仙飞升,后人便尊这位隐居进士为文曲星。洞口上方题“龙隐”二字,洞中塑文昌像一尊。人们为追记进士张文治,又依洞新建了文昌阁。文昌阁为砖木结构,穿斗抬梁式混合梁架,三重檐歇山式屋顶,小青瓦屋面,呈四合院布局。由戏楼、左右厢房、天井、正殿组成。戏楼为骑楼式的过街楼台,戏楼顶饰八角藻井,檐下彩绘“二十四孝”和浅浮雕刻戏剧人物故事,图中人物栩栩如生。穿过戏楼,沿数级素面踏道直通正殿,正殿檐下施斗拱,雕梁画栋,高六丈。殿内后壁设坛并塑像。阁之右侧建一钟楼,阁前建六角凉亭,现保存较好。文昌阁在清代至民国时期是举办文昌会、唱庙会戏和公开演出场地。
白云寺
白云寺,位于恩阳镇飞凤村。始建于清代,原名观音堂,又名白衣庵。民国初年,由四世方丈一明和尚重建。重建时值夏秋交替,烈日暴晒,万里无云,工匠们施工难耐酷暑。一明方丈望空祈祷,遂有白云遮日,天天如此,直至竣工,祥云方散,故将寺名改为白云寺。
白云寺,坐北向南。砖木结构,卷拱硬山式屋顶,穿斗梁架, 由厅堂、厢房、天井、戏楼组成,呈三合院布局。戏楼脊上施吻兽,飞檐下彩绘戏剧人物故事。
登科寺
登科古寺,在恩阳河东岸。南宋后,人们为追念绍定年间(南宋理宗赵昀在位的1228-1233年)先后登科第的王谢五子(王绍、谢周卿、谢耕、谢震、谢樵)而修建的一寺,以告知后人勤奋学习。古寺毁于兵燹,于20世纪80年代重建。
财神庙
财神庙,位于恩阳镇回龙街。清代修建,由戏楼、厢房、天井、正殿组成。砖木结构,穿斗抬梁式混合梁架,单檐歇山式屋顶,小青瓦屋面。戏楼为骑楼式过街楼台,来往行人都须经过台下。戏台后壁屏风书有“出将” “入相”,两侧前设看楼(长廊),梁柱和两廊看楼垂柱上圆雕有武将、力士、仙人、十二生肖和戏剧人物故事13幅,台正面前50米处建有垂带式踏道七级,利于观看演出。
韩渡寺
韩渡寺,位于恩阳镇毛水河边。始建于明,重建于清。木石结构,穿斗梁架、重檐歇山顶,青瓦屋面,由龙神殿、真武殿、蒲道宫殿、东南二岳殿、玉皇殿、佛祖殿、韦驮殿、观音殿、十八罗汉楼、方丈楼、迎客厢等组成,旧时为川东北地区最大寺庙,常住僧人30多人,占有房产100余亩。清代和民国期间,成为当地官绅春日观光、夏日纳凉的胜地。
难迦洞
古名“罗汉洞”,又名“南家洞”。位于登科小学对面的登科山麓,始建于明,复修于清,毁于“文革”。洞内原塑有“阿难” “迦叶”弟子像,今见洞前寺宇,系20世纪90年代重修。
土寨柏家祠堂
土寨柏家祠堂,位于花丛镇土寨村一组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修建,坐西北向东南,总建筑面积为237平方米,呈三合院布局。系土木结构,穿斗梁架,重檐歇山式,小青瓦屋面,面阔3间,进深1间。正堂前墙为木质墙面,施条形窗花4组。正堂内立石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神主碑,通高3.1米,碑座呈长方形鼎形足,柱上阴刻楹联,阳刻花卉、 “二十四孝”和戏剧人物图案。碑面刻牌位两层,筒瓦屋面,檐下施匾并阴刻“祀事孔明”。左右厢房各面阔2间,进深1间。建筑及神主碑为研究川东北民居,封建社会礼教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,具有较高的建筑科学、雕刻艺术价值。
飞凤观
飞凤观,即恩阳镇北二里的飞凤梁。相传宋时有一曾姓商人,家有一对风姿绰约的小女,随父经商到京城,被南宋靖王看中,接入宮中作妃,从此人们把她们看作是一对金凤飞去,故将此梁命名为“飞凤梁”,并建一观名“飞凤观”以示追念,今庙宇已毁,形胜犹存。
步月塔
步月塔,位于渔溪镇太极村二组巴(中)阆(中)公路旁,始建于清光绪庚子秋( 1901),坐东南向西北,建筑占地面积529平方米。砖石结构,楼阁式六边形攒尖顶,塔体层层内收,共11层。塔体通高35米、底边长3.45米。内设木质楼梯直通顶层,部分砖体印有“步月塔”字样。塔体各层各面分别开拱形瞭望窗,底层东南面开拱形石门,门楣石匾阴刻楷体“步月塔”及“清光绪庚子秋渔溪乡公建”落款。门柱顶端阳刻花卉、戏剧人物故事图案,柱刻楹联。该塔具有较高的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。2009年9月被录入《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》。
使用道具 举报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Bazhong.com ( 蜀ICP备18006453号-5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002号 )
GMT+8, 2025-4-20 23:46 , Processed in 0.195756 second(s), 26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